热线电话13916299677
图文传真021-66773338
电子邮箱sale@cnspump.com

环保趋严推动技术变革 “技术”时代加速到来

栏目:行业动态 ·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17日 · 作者:中成泵业

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凯军教授曾指出:在我国污水处理发展的起步初期,天津纪庄子、北京高碑店、杭州四堡等一大批大型污水处理厂采用了正确的技术路线。但是在接下来的污水处理超常规发展期里,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技术界却彻底否定了厌氧稳定的技术路线,采用了延时曝气(氧化沟)具有稳定污泥功能或不具备污泥稳定功能(SBR)工艺的好氧污泥稳定方法。同时,在政府引导下将填埋场作为污泥处理、处置的灵丹妙药。污泥走向高干脱水路线,而不是以处理处置为目的,是对污泥处理产业的一个误导。

  污水厂节能降耗

  今年初,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凯军、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余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俞汉青正式提出了将建设面向2030年-2040年的新型的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目前,上类似的污水概念厂有美国的“二十一世纪水厂”和新加坡的“NEWater”以及日本的“中水道”。据王洪臣介绍,专家委员会提出的污水处理概念厂力图打破传统污水处理厂的高耗能和低效率弊端,此外还将围绕综合水质提高、可持续利用、能源自给和环境友好等几方面展开设计。

  王凯军教授曾指出:“在污水处理高速发展期,中国污水处理界错误地选择了欧美低负荷、高投资、高能耗的延时曝气工艺的技术路线,影响至今无法消除,是技术界很大的一个失误。”

  水质、大气监测

  在污染事故频发和公众健康观念的升级,监测领域的市场随之爆发。业内分析认为,环境空气监测未来空间超28亿;烟气监测受益于节能减排规划刺激市场扩张,预测规模近46亿元;水质监测领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源监测合计市场容量超50亿。我国环境监测行业飞速发展时期到来。未来和厂商的市场占比将此消彼长,结构将有大的调整,预计2014年国产监测设备的市场份额将会达到80%.监测设备国产化的到来指日可待,但是我们仍需要吸收引进的优质技术来武装自己。

  VOCPM2.5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2013年8月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依据2013年8月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当前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主要有3种技术方法,即受体模型法、数值模型法和排放源清单法。2013年9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对VOC治理提出要求。业内预计2015~2016年相关行业排放、监测标准将相继出台,市场需求大致与火电烟气监测相当。

  脱硫脱硝除尘

  脱硫、脱硝、除尘是大气环境治理的三大主要任务。现阶段,脱硫市场趋于饱和环保治理由“脱硫”迈入“脱硝时代”。火电行业年底前全面完成脱硝任务的大限,倒逼火电企业的“脱硝战”紧锣密鼓。与此同时,水泥、钢铁、化工行业的脱硝也在推进中。这引发了业界对脱硝催化剂的关注。环保部下发《关于加强废烟气脱硝催化剂监管工作的通知》,为废烟气脱硝催化剂(钒钛系)处置、利用和再生业务,提供政策保障。市场调查结果表明,全国每年有30万至40万立方米的催化剂市场缺口。

  土壤修复

  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初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国家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并将在典型地区组织开展土壤污染治理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这意味着巨大而漫长的土壤修复计划,随着公报的发布日渐明晰。在环保产业发达国家,土壤修复产业所占环保产业的市场份额高达30%~50%.


上一资质:
下一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