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上的雨水口,是输送排放地表雨水的“咽喉”,而许多城市的大量雨水口却成了堆积垃圾和排放污水的地方。结果是,不仅阻碍了雨水径流的排放、堵塞管道,还会导致城市水体的严重污染。
建筑排水治理的重要性
建筑排水系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建筑在追求华丽的外表,浓厚的韵味,或者是前卫的潮流理念的同时,依然要先确保排水系统等基本功能的完善和进步。
总体而言,至今我国城市对雨水的主要处置方式还停留在快速排放的陈旧、简单的模式。传统、简单的雨水排放模式和以管渠、调蓄水池和大型调蓄隧道、泵站等 为主的灰色雨水基础设施尽管在保障城市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还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必须看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遭遇过或正在遭遇类似的问 题,单一的传统方法也有如投资和空间要求高、运行维护难、环境效益低等局限性,难以应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错综复杂的多重水的困境,不足以为现代城市提供全 面的水环境安全保障;“水脏”、“水少”、“水多”等问题突出的“病态”城市不仅不能让生活更美好,还会严重地威胁城市的正常运行。
我过目前城市建筑排水治理现状
过去10年,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与城市外部景观相比,城市基础设施还非常薄弱, 作为城市静脉的城市排水管理和污水处理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包括排水管网缺失、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等在内的城市水患,也成为典型的城市病之 一,困扰着城市的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布局与急速扩张中城市水安全保障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尤须指出的是,中国城市非理性扩张的现象普遍存在,“先地上、后地下”的城镇化扩张模式,使本应先行的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举步维艰。
全国城市新城区的开发及老城区的改建中,城市规划,道路建设必须与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建设同步进行,一举解决城市发展对排水、排污、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通讯等各种管网系统的需求问题。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只有以观念更新、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促使城市发展转型与防灾预警体制机制完善同步推进,才能有效抑制城市洪涝风险的上升趋势。
排水系统,不能只排不蓄
排水管道建设和维护方面都突出一个“防”字。负责芬兰赫尔辛基地区城市供水排水事务的麦拉卡里认为,城市的排水系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要排水部门的努 力,也需要公路和街道建设部门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一旦发生险情,还需要城市救护部门的配合,这样才能减少损失,三者缺一不可。
麦拉卡里建议,中国公路和街道的设计和建设首先要考虑排洪能力,除了安装有效的排水管道外,还必须在公路的低洼段处或者容易积水的公路或街道旁建设分洪处,随时准备将积水分流到公园或河流等地,这样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点。
下水道,城市的良心工程
现在诸多城市争相建设大都市,可谓风起云涌,遗憾的是,不少城市对所谓“大都市”的理解,除了高楼,还是高楼、高楼、高楼……有建筑师说 过:一座城市地下建筑的投资,大约与地面建筑等量齐观,而如果是建球场广场的话,地下管网的投入可以三倍于地面。因为球场广场更需要快速排水。下水道的重 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说高楼是一座城市光鲜的外表,而下水道,可谓城市的血脉。
如果说屋顶是城市形象的“面子”,那么下水道则是城市形象的“里子”。屋顶乱糟糟,顶多有碍视觉,而城市“水漫金山”却直接影响市民正常生产生活,甚至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屋顶”与“下水道”,究竟谁的形象更重要?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