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已经成为我国主要流域水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生活污水具有量大面广、有机物浓度偏高、间歇排放、控制困难等特点,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肆意排放进入周边水体,使河道、湖泊受到污染,严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直接威胁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如果说大江大河是一个人身上的‘主动脉’,那么农村的河流就好比是‘毛细血管’。开始要重视大的血管,到了一定程度,必须把‘毛细血管’全治好了,大的血管才有用。”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说。要净化“毛细血管”,就必须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环境形势日益严峻,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双重压力。广大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必要的污水收集、输送和处理设施。
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表示,住建部下一步将研究制定全国村镇污水治理纲要,并推进各地开展村庄整治,同时推出农村污水处理十项优质技术。赵晖是8月30日在出席“第三届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时作出如上表述的。
赵晖介绍,根据供水量测算,2012年全国村镇生活污水产生量159亿吨,其中四分之三是由村庄排放,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农村建设中却是最为滞后的。他称,住建部下一步将指导地方建立村镇污水处理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向农村地区延伸。
在污水处理方面,业内专家均认为,与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快速提升相比,小城镇、农村污水处理的发展相对滞后。
住建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北方研究中心主任刘俊新在会上介绍,2012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大约为684.6亿吨。目前,中国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小于20%,而城市污水处理率大约为82%,县城污水处理率约为60%。
根据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下称《规划》),到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85%,县城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70%,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30%。
上述《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国规划范围内的城镇建设污水管网15.9万公里,约三分之一为补充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网。其中,设市城市7.3万公里,县城5.3万公里,建制镇3.3万公里;全部建成后,全国城镇污水管网总长度达到32.7万公里,每万吨污水日处理能力配套污水管网达到15.6公里。
桑德有限公司总裁张景志称,十二五期间要新建管网15.9万公里,相当于要建设以往60年的管网总量;而小城镇的污水处理率到2015年要达到30%,意味着中国将有6000个左右的镇要建污水管网。
根据住建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公布的汇总数据,截至2012年底,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集中支持的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项目建设已完成约2.4万公里。
根据上述《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投资近4300亿元。其中,完善和新建管网投资2443亿元,占到总投资额的一半以上。
多位专家在会上表示,如果管网建设配套不足,就没有办法收集污水,而无法收集污水也就意味着污水将直接排放到农田或者河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