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存钱”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文化因素。然而,这种优良传统正在悄然消解——数据显示,最近十年,国民储蓄率年年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钱都去哪了?螺杆泵
2018年我国国民储蓄率为44.91%,与2008年的历史高点(51.84%)相比,出现明显下滑,然而这种下滑趋势还将持续下去。专家预测到2023年中国国民储蓄率将降至41.61%,较历史峰值下滑10个百分点。计量泵
探究国民储蓄率持续下滑的驱动因素,专家以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人口老龄化是储蓄率下滑的长期推动力。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会提升居民的消费率,降低储蓄率。
第二,超前消费和借债消费的文化日渐盛行。消费和财富观念的转变,使得超前消费被普通家庭广为接受,借钱渠道增多,又使得超前消费变得唾手可得。离心泵
第三,居民主动理财意识增强,不再青睐无风险银行存款,019年以来股市持续走牛,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存款搬家入市的现象重现。
第四,加杠杆投资房地产,成为居民储蓄率下降的关键因素。个人住房贷款大幅增加,使得普通家庭的收入用于还房贷的比例提升,这必然会导致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居民储蓄率的下滑。
综合来看,居民储蓄保持长期高位的时代已经结束。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应在储蓄、投资、消费三方面做到平衡。排污泵